9月17日,汉中市政府研究室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对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的调研与思考》,折射出全国环卫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文章中称,汉中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于2019年在西乡县试点推行,2021年全面推广实施。截至目前,除宁强、镇巴两县仍由原环卫单位负责辖区环卫保洁作业外,其余县(区)及经开区、兴汉新区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国内知名环卫企业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全市纳入一体化环卫保洁面积2364.88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汉中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既有成果,也有不足。
调研结果显示,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600吨,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比例达98%;全市垃圾分类成效初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7%,生活垃圾分类全国排名提升至中等城市第65位,成功晋级第二档“成效较好”类。
同时,汉中市城乡环卫一体化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资金保障不足导致环卫作业质量下降。调研结果显示,汉中市部分县(区)环卫经费保障体系不完善,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截至一季度末,仍有5个县(区)拖欠企业服务费用5168万元(其中,汉台、南郑、兴汉新区分别拖欠1461万元、881万元、826.83万元),相关企业通过减少作业频次、裁减环卫工人等方式压减成本。如汉台区每月仅向企业拨付定额环卫工人工资费用,致使道路保洁机扫频次降低30%,环卫工人数量减少46.2%,车辆设备闲置率达30%。
部分县(区)环卫设施设备租赁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不到位,影响经费稳定保障。如汉台区向环卫企业移交价值7012万元设施设备,但因租赁费用与环卫企业未达一致,导致相关费用无法收取;同时,该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额连续3年下降,每年降幅超过20%。
此外,汉台区与企业存在合同争议,未签订正式合同,服务时限、费用等关键信息均未明确,企业服务积极性低,城区主次干道、街巷路面每日保洁时间分别下降31.25%、8.3%,环卫保洁质量大幅下降。 而且,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存在环卫设施设备落后、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推进设施设备更新、建立智慧化环卫系统等建议。
汉中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的调研成果,本质上是对全国环卫市场化改革 “共性问题” 的地方应答,值得全国各地环卫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参考和借鉴。(更多信息点击阅读原文:环卫科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