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环境管理服务运营商中国清洁清洗行业等级资质国家一级资质

商务合作热线0755-82400160

玉龙环保-交流环卫经验,共享环卫资讯

超大城市如何推进垃圾分类这件“小事”?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6.05

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时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五年前,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澎湃研究所梳理了上海垃圾分类百年历程,并呈现《条例》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分类“上海模式”的成效、经验、难点,以及就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迈向2.0时代提出建议。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视觉中国 资料图 

作为人口数量庞大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置的压力巨大。曾有专家估计,上海每4天产生的垃圾就相当于一座浦东金茂大厦的体量。如何建设与超大城市庞大规模相匹配的城市垃圾处置体系,打造性能优越、高效韧性的城市静脉循环系统,是超大城市破解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必须回答好的课题。近些年来,上海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结起来,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呈现出如下三大特点和亮点: 

一是充分彰显“大城办好小事”的理念思路和运作逻辑。 

大城办大事与办小事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与其他宏大主题相比,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日常生活中比较具体、细微的小事,即使在市民个体层面上亦属小事,因为它不会占用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大城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构成多元、流动频繁,办好垃圾分类这种需要每位市民都积极参与的小事却非常不容易,这其中需要很多客观与主观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尤其是对全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事实也确实如此,上海自从1995年曹杨五村第七居委会的一个居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一直到2017年出台《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之前,期间虽付出诸多努力,但是过程较为曲折艰难(前后经历了5种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整体成效相对有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前些年很多人对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能否把垃圾分类这种小事办好是持怀疑态度的。有人拿西方国家中人口规模较大的大城市作类比,认为它们的垃圾分类情况也很一般,不少地方也是垃圾乱扔的。 

尽管如此,上海没有选择退缩,在之前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强化顶层与系统设计,加强硬件和软件等多种资源要素供给与部署。牢牢抓住“在一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办好垃圾分类小事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组织动员”这个牛鼻子,融合利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最终变成了可能。 

可以说,上海垃圾分类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大城办好小事的一次重大示范,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伟力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阅和历练。 

二是深度耦合上海“精细化、时尚化”的城市文化肌理。 

必须承认,上海能够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比如,根据同济大学杜欢政教授团队的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体上都在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左右时,才开始全社会大规模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并逐渐显现出分类管理的成效。近年来,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并开始跨越这个阶段,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在此之外,笔者还想强调上海城市文化提供的强大助力。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的缘由,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深层次结构中积淀了强大的精细化、时尚化基因。任凭时光流逝,这种传统一直在深深影响着这座城的人和事。笔者多年前初到上海工作时就发现,哪怕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其在饮食、衣着、家庭居住小环境和文化休闲等方面都很讲究,而且乐于体验新鲜事物、接纳新潮流,对于我这个农村山沟里长大的人来说触动较大。可能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这种精细化、时尚化的城市文化底色,对上海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赋能助力巨大。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本来就很讲究、认真的上海人,如果真的在垃圾分类这事上认真、较真起来,那一定会发生颠覆性、全局性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一旦把垃圾分类上升到引领新风尚、创造新潮流的高度层面,上海人可是当仁不让的。 

文化理念的力量是强大的。近年来伴随着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时尚理念的流行,人们对待垃圾的观念和认识也在发生重大转变。以前人们提到垃圾,满满的厌恶感和负能量,扔出去后绝不再看第二眼,以至于骂人的最狠程度是说某人是垃圾。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垃圾的确是放错位置的重要资源,做好垃圾分类是新时代构建绿色低碳世界、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应有之义。带着这种视角再去看待垃圾分类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一种新时尚、新潮流。 

三是科学谋划“从规律出发建机制”的实施路径和流程。

梳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历程,其大多经历了末端处理、源头治理和循环利用三大发展阶段。在末端处理阶段,政府被动式、自上而下地应对垃圾处理,产生多少垃圾就处理多少垃圾,公民只是垃圾的制造者和污染的受害者,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在源头治理阶段,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预防阶段,调整过去的废弃物末端处理方向,开始重视科学的垃圾分类,强调通过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化。在循环利用阶段,更加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的高级阶段,着力于构建“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发展模式,垃圾分类处理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 

上海在全面深入研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管理的一些共性规律逻辑:

首先,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覆盖全流程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和“法律体系、社会动员体系为主的软件基础设施”两大部分。其次,在具备一定条件基础后,以强有力方式手段推行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强力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最后,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有效格局。 强制垃圾源头分类达到一定程度(社会意识基本形成)后,需要实施更为多元有效的制度安排,进一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每一个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垃圾分类管理不断提质增效。 

立足于上述规律性认识,上海积极谋划、构建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机制:强化垃圾分类的全社会组织动员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分解与落实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设计落地,积极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特许经营机制以及绿色采购与财税支持机制,等等。通过一系列机制、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垃圾分类管理有章可循、有激励有惩罚、有力度有温度。 

总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断努力,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心气,淌出了一条垃圾分类工作的新路子,成绩可赞、未来可期。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作者李显波系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0结束标志-玉龙LOGO


玉龙环保宣传图1

玉龙环保公司二维码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2400160

©2020深圳市玉龙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粤公网安备44030302001627号
  • 【 备案号:粤ICP备18099178号-2